来源:短剧之家人气:873更新:2024-10-10 19:40:28
《封神第一部:朝歌风云》在23年暑期档一众电影中脱颖而出,获得了26.34亿的累计票房,在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、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、第18届长春电影节、第17届亚洲电影大奖中获得24项奖项及提名。那么这部电影究竟哪些地方吸引着无数的观众呢?
这是当之无愧绝佳的中国神话史诗电影,本片讲述了商王殷寿与狐妖妲己勾结暴虐无道引发天谴,昆仑仙人姜子牙携封神榜下山寻找天下共主以救苍生,西伯侯之子姬发逐渐发现因兽的真面目反出朝歌的故事。从管理到内容,从团队到自身,沃尔善始终清醒、理性、有耐心,给中国制片团队建立了一个切实有效的工作模式。
被重塑的人物在电影中,最值得关注的是每个人物的特点,每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,有自己的性格,有自己的想法。
妲己是最值得探讨的一个人物,在这一出场戏中,妲己用鼻子去嗅这个世界的空气,用爪子在爬行,小心听到声音突然警觉,完全用狐狸的形体语言去塑造狐妖。妲己的出场,他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来自于动物的本能。与以往我们熟知的眼中妲己形象不同,导演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妲己的形象。整部剧看下来,殷寿所做的一切,都是他自己的意愿和选择,九尾狐妲己只是在帮助他实现目的,推波助澜而已。剧情明确表示商朝灭亡,主要责任在纣王,不在妲己。以往影视作品中的苏妲己,更多的特质是“红颜祸水”,“魅惑”与“性感”也是最重要的标签,而《封神第一部》中的苏妲己,在角色塑造和表演层面,都有刻意跳脱出以往的固有框架或刻板印象,并不侧重于“红颜祸水”,而是更强调人性欲望,祸国殃民的并非是一位女子,而是人心与欲望,所以,在筹备角色的过程中,乌尔善导演也刻意没有让娜然观看以往版本的封神作品,不希望先入为主,带有一个固定印象去呈现这个角色。
主角姬发的变化,当然也是这部影片主题第重点,姬发从一开始对殷寿的信任、崇拜,“我想成为他那样的人”,转变为怀疑,必须反抗殷寿。“天不杀你,我杀”。不同于全知全能视角下洞悉一切的观众,姬发作为从小生长在商纣王殷寿身边的质子,他的眼前是英明神武的纣王,是一个能够在两军阵前令他人为他心甘情愿去死的君王。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下,正如他的父亲姬昌所说,他所看到的,都是君王想让他看到的。在他的眼中,殷寿没有弑君,王权是名正言顺继承而来;而他的父亲,以占卜等荒谬的行为指控君王,是谋逆。所以,即便纣王用权力诱导四大诸侯世子,通过以子弑父、灭绝人伦的方式来证明对王权的忠心之时,姬发仍然想劝说父亲认罪,试图说服父亲君王的神武。而姬发的态度是如何转变的呢,从太子殷郊对狐妖的揭发过程中,引起君王的猜忌,最后仓皇出逃。殊不知,妲己的存在只是君王野心的借口,狐妖又如何,只要能助纣王登上权力之巅,人命、社稷都不值一提。比干剖心、太子绝望,将剧情推向高潮。姬发站在旁观者角度,终于看清了君王的真面目,不再寄希望于纣王来拯救天下。
被惊叹的镜头隆德殿这一场戏可谓精彩绝伦,姬发对眼前的这一切太突然太意外,让他无所适从。这就是镜头所带来的心理体验。镜头一直向左转,他在正中间,左边是亲生父亲,右边是精神父亲,他在两边到底会如何抉择,为何还不动手?特写镜头下强烈的看到激发此刻的情绪,导演给出了一个屈服的、由上而下的镜头。也正是这一场戏,是整部影片的转折点。
被认可的视听在电影视听技术方面,乌尔善想做比肩好莱坞的中国式魔幻大片,鲜明的视觉意识和对中国传统美学痴迷,造就了瑰丽风云的特点。再加上瓦格纳式的音乐剧创作,封神形成了独具历史浑厚感和东方之美的语言风格,将经典的故事变成一种当代价值观的表现和当代美学的呈现。《封神第一部》的摄影创作依托专业态度与坚定信念,以工业化流程实现技术精度与审美意味的高度融合,以整体性实现了主创团队希望的属于“封神”的影像世界。《封神三部曲》常态化使用了六台Red Monstro 8 K WV摄影机进行拍摄,比如在龙德殿这场戏和另一场四名质子被逼弑父的戏,这两场戏都是场面大、调度复杂、演员情感表达较为极致的,多台摄影机同时进行拍摄,是一种高效快速的拍摄方式,能够确保兼顾到拍摄进度和效果的呈现,特别是保证了演员表演的完成度。
华丽的特效和视觉效果是电影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之一。与好莱坞相媲美的特效让观众沉浸在神话世界的壮观景象中,提升了整体观影体验。比如影片中的昆仑仙境,从研发到执行制作跨越了三四年时间,视效制作难度不在于技术,而是美学。美术指导兼造型指导叶锦添透露,为呈现中国文人想象中的昆仑山,看了很多宋代的山水画,最终从《千里江山图》中获得灵感。乌尔善介绍,雷震子、九尾白狐、墨麒麟等数字角色和数字生物视效的制作难度更高,要能够表现动态,做出细腻的情感表演,对中国的视觉技术发展来说,这次上了一个新台阶。
影片《封神第一部:朝歌风云》所营造的氛围是庄严的,强节奏、高动感的音乐注定在这部影片中类似姜子牙是神一般的存在。例如当姬发从朝歌城墙上跳到雪龙驹上准备回西岐的时候,背景音乐是《少年赋》,它的歌词也体现出姬发少年时期的风华正茂,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,将观众带入影片所营造的情境之中。围绕着主人公姬发,音乐总监蒙柯卓兰表示道,音乐团队打造了英雄主题和情感主题音乐。其中,英雄主题音乐比较偏重管乐,在交响乐的基础上,以多种类型的中国传统民族音乐中的号,模拟出了古代战场冲锋号角声,使得影片充满了热血激昂的豪迈气势。影片中,少年姬发意气奋发、骁勇善战,以交响乐团的管弦乐演奏为底色,辅以中国的鼓、镲片等。同时,影片中还放大了姬发的主观视角的声音,如攻城大战坠马时的耳鸣声、姬发提头上城墙时的呼吸声等等,将英雄主题贯彻始终。除了姬发之外,朝歌、西岐、昆仑,在影片中都有对应的主题音乐。
与此相对应,纣王的登基大典,音乐部分处理的非常得当。带着强烈的宗教色彩,还有上古时期的那种神秘感。“登基大典”在室外广场上进行,因此需要大量的乐器来使得声音充满整个广场,同时,影片中加入了唱诵诗经《商颂·玄鸟》男女混声的设计。高频的女声配合着笙、芋、钟这些音色上扬的乐器,表达了歌颂这一行为;而男声极低的歌声,增加了祭祀的神秘之感。
宫廷音乐用战舞的方式来呈现,在音色上更加阳刚粗粒。“质子战舞”在宫廷之中进行,主要歌颂王在战争时的英勇善战、所向披靡。战舞的排练指导吴芳美在特辑中阐述了这场战舞的编排理念:“出门打仗的那种仪式感,在编排上属于阵列感比较多的形式变化,体现质子们英勇帅气彪悍的那一面,跟他们情绪高昂的爆发力。”因此,这场戏的音乐设计选择了运用丝弦乐器来配合鼓的节奏与力量感;运用笙、芋等吹奏乐器来配合钟、磬的音色对于歌颂王战功卓著的体现,同时旋律部分运用了古曲《神人畅》的段落。据记载,《神人畅》表达了古人祭祀时琴声美妙,引得天神降临与人歌舞共庆盛典的场景,快板段落的旋律和节奏在画面上也同步契合着影片中“战舞”的姿态。
除了英雄主题,情感主题也是影片当中音乐设计最主要的一部分。对于英雄姬发而言,朝歌是旧时的理想,西岐是情感的终点。因此本片涉及家乡西岐的部分,在交响乐表现英雄主题的西方旋律之下,还采用了古朴悠远的笛声,余韵绵长,同时又有力量感,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。
被研读的历史封神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来自于3000年前殷商的真实历史《封神演义》这本小说,写于明代永乐宫,为电影提供极强的美学创作,中国写实人物画的巅峰,也是世界历史上的巅峰。电影中伯侯带的冠都来自于此,此画与《封神演义》处于同时期的创作。他们大概想象的东西是比较接近的。
被设计的细节《 封神第一部 》的影像具有丰富性,在包含宏大史诗般的场面的同时,也注重细节,包括道具、服装、局部场景的细节,甚至到不同角色脸上的皱纹,姜子牙的妆容以及不同演员手上的剑,都进行了精细的考量。姜子牙在昆仑山抓住“封神榜”时的气流、昆仑山的震荡等果也经过精心设计,从宏大到微小,均为观众呈现了极致的细节与广阔精致的视觉画面。
服装采用70%的元明和30%的商周的配比,其中70%是指服装款式都是明代的款式,剩下30%则是衣服上的绣花、花纹都是商代的图案。在衣服上也做了很细节的处理,五色的这个概念运用的淋漓尽致,商人尚白,整个衣裳的主色彩就是白色,衣服上的细节图案用了比较华丽的金色;姜王后的家乡靠近海边,以蓝色为主;南伯候则为红色;北边为灰色,给人一种原生态的苍茫大地的感觉;西岐用的是土黄色,呼应整片稻谷的颜色。
封神三部曲是这样的一个努力,神话有温度,电影有态度,期待着第二部早日上映。
如果喜欢短剧之家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,站内广告是本站能持续为大家服务的立命之本还望顺手支持一下^_^
Copyright © 2019-2024 · 短剧之家 www.n2ping.c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