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现他者的可能性——“小丑”符号、媒介与认同(小丑2:双重妄想)

来源:短剧之家人气:466更新:2024-10-04 18:54:49

短评写不下了,就放在这里吧。

社会对于第一部能产生强烈反响,除剧情结构本身具有类型片式的冲击力外,大抵还可以归功于其对大众而言功能性的情绪化呈现,即是对于“疯狂”的精彩呈现。若继续带着对这种效果的期待去感受这部续作,无疑会大失所望。但本作对于“小丑”这一符号自身的解构,以及对于媒介的反身质询,似乎携带出了某些我期望之外的价值。

法庭上,心理医生宣称主角亚瑟身患的“常见”精神疾病之一是“无法理解他人情感”。但曾目击亚瑟行凶、曾是亚瑟同事的侏儒却在法庭上颤抖地说,亚瑟是唯一从来不会嘲笑他,对他真正好的同事。亚瑟,是唯一一个可以共情侏儒,理解侏儒的人。而侏儒在目击仅有的对他和善的人,也变成癫狂的杀人疯子后,他开始恐惧,开始连续的彻夜不眠。在以心理医生为代表的主流社会将亚瑟定义为“无法理解他人情感”的疯子时,他们早已忽视了,从小一步步被抛到社会边缘,被挤压到阶级底部的亚瑟,从来没有被任何一个人真正共情、理解过,包括亚瑟的母亲,她也将亚瑟视为他者、客体,对亚瑟的生活和精神体验嗤之以鼻,报以嘲弄。由于阶级与生活背景,亚瑟与主流社会存在着巨大的鸿沟,他无法理解主流社会的笑话,而主流社会的人们也无法理解他的笑话,人们只是把亚瑟本身当作一个笑话。亚瑟被划为了社会中绝对意义上的他者。在社会抛弃、挤压、忽视亚瑟的主体性,所有人无意识拒绝理解亚瑟的情感后,最终又反过来指责亚瑟本人“无法理解他人情感”。我们知道,当亚瑟与同样边缘的侏儒相处时,他完全具有理解、体认他人情感的能力。

在对Joker极度痴迷的Lee出现后,亚瑟觉得板上钉钉的生活似乎裂开了某种缝隙。他认为,Lee是生活中第一个能够分享他的情感,体认他的过去,与他互为主体的女孩,通俗来说,也就是真正能够爱他的人。那是连亚瑟母亲都从来无法给予他的理解与爱。在绝对的孤寂中,这种能够被他人完全理解的机会,是如此珍贵,也是无望的生活中他唯一能够尝试抓住的光亮。在Lee的各种“鼓励”下,亚瑟继续延续着他那疯狂的表演。他开除了自己的辩护律师,就是为了能够让自己能够以小丑形象进行所谓的“自辩”,也就是进行他浮夸、疯狂的表演。法庭上看热闹的观众,都满意地对着亚瑟以小丑形象的表演嘲弄般的起哄着。除他们之外,Lee、以及电视屏幕后的观众都深深地被小丑的表演所吸引。

在这部电影中,小丑不再只是出自漫画书的一种形象、一个名号,“小丑”文字符号所代表的含义与亚瑟完全重合。小时候母亲对他所说的亚瑟生来是给他人带来欢笑的,亚瑟便将路边小丑当作了他的职业。他期望能够通过这种形象来引起他人的注目与欢笑,对他而言这便是一种认同。而以小丑形象在出现在电视荧幕杀人后,他开始被崇拜者、模仿者追随,在法庭上表演时,他成为了观众们消费的对象,在这些过程中,他始终被人注目,他继续像一个“小丑”一样,通过浮夸的展示给人们提供所谓“情绪价值”,在被注目被消费的过程中获取他所需要的认同。

但是,当亚瑟在结案陈述时,他筋疲力尽。他突然中止了自己的表演,开始流着泪陈述自己真实情感,阐明小丑只不过是表演的包装,这里只有亚瑟。他尝试洗刷小丑这一符号的覆盖在他身上的含义。而在这之后,Lee却从法庭听众席起身离开,而又有一些听众也随即开始离开。到台阶上寻到Lee时,亚瑟才发现Lee爱上的从来不是他自身真正的情感与个性,而爱的是他的疯狂的幻想、他的小丑形象的包装、以及他精彩绝伦的表演。真正吸引Lee的,是亚瑟独特演绎的小丑这一符号。可以说,Lee与法庭上看热闹的听众以及电视屏幕后的观众一样,她们只是在消费小丑这个彻头彻尾的精神病的疯狂形象,这种疯狂的另类形象为他提供了一个奇观,一个噱头,一个可以娱乐消费或甚至是迷恋追随的产物。Lee只能理解小丑极致的疯狂,但不能也不想理解脱去伪装后的亚瑟的真实情感。生活的缝隙陡然闭合,不再有人可能理解、想象亚瑟的情感,亚瑟又绝望地回归绝对的孤独,就像他从小那样。

在本片中,出现了非常多的电视转播镜头。亚瑟在谈话、采访以及庭审等情况下,甚至在几段亚瑟想象的歌舞表演场景中,都被摄像机对准。导演有意的数次将镜头对准相机、相机的监视器、转播的电视机,以及直接切换为录制相机的“第一视角”,无疑是想突出这一媒介。通过相机,小丑的疯狂形象被转播方当作商品播到家家户户之中,供人们消费、娱乐、嘲笑。

这一情节似乎与第一部《小丑》在现实生活中的火爆有着某种契合,《小丑》中银幕里的小丑极端疯狂,为一部分观众提供了一种功能性的情绪宣泄出口,也成为了他们消费的对象。当然,第一部中对亚瑟的过去以及遭遇也有不少呈现,但在如今,许多观众们似乎只想从屏幕中攫取能够供自己消费、供自己情绪释放的东西,而不再去想象屏幕中的面孔,也拥有着主体的情感。

绿洲 (2002)8.72002 / 韩国 / 剧情 爱情 / 李沧东 / 薛景求 文素利

三年前,我在北京电影节初次遭遇我最喜欢的电影《绿洲》。当时,我被李沧东导演的这部讲述智力残障与脑瘫患者的故事深深打动,在这部电影中,李沧东带着我体认了两位绝对的边缘人的情感与生活,并使我反身去思考自我对于边缘群体的态度。但是,当出现了一些主角因为身体障碍而愚笨或异常的行为的情节之时,北影节影院内的部分观众居然发出数次笑声。那是一个正常人,对一个不如自己的缺陷群体的嘲弄与消费。 电影对这部分观众而言,仅仅是消费的产品。出影院后,我在短评内写下「影院的有些观众们关上了李沧东为他们打开用于体认主角的那扇窗,傲慢的放肆的笑着窗里的人,享受着所谓“正常人”的身份。」就如《小丑2》中的观众一样,在亚瑟是恶劣罪犯这一定义的加持下,他们可以更加放肆地嘲弄和消费亚瑟,而绝不可能体认屏幕后的人。

心灵猎人 第一季 (2017)9.02017 / 美国 / 剧情 惊悚 犯罪 / 大卫·芬奇 安德鲁·道格拉斯 阿斯弗·卡帕迪尔 托比亚斯·林道赫姆 / 乔纳森·格罗夫 霍特·麦克卡兰尼

这部影片与我最近在看的Mindhunter也有一定的对应。对于罪大恶极的犯人们,我们是否可能去尝试追溯以及理解在成为杀人犯之前的他们?我们是否有机会重现那些被主流社会当作怪物的他者?就像看到在《小丑》中我们看到从小被家庭和社会挤压、塑造的亚瑟的过去后,对亚瑟得以进行主体化想象与理解。理解绝不意味着原谅和认同,而是我们有可能通过他们的过去,追寻到那一个个逐渐构成他们的生活因素,以及最终解释与挑战结构性的社会背景。

这些要素构成了他们破碎的一生,就如亚瑟,对于他来说,无论如何已经无法改变,对他而言唯一的解决方案只有blow up一切。但尝试挑战与改变那些要素,或许能够从头改变未来其他“亚瑟”的一生。

2024.10.03 / 03:40

结局还非得给哈维丹特炸成双面人哈哈哈哈哈,好惨一哈维。

  • 1
  • 1/1
郑重声明: 短剧之家所有播放资源均由机器人收集于互联网,本站不参与任何影视资源制作与存储,如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书面告知,我们会及时处理.

如果喜欢短剧之家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,站内广告是本站能持续为大家服务的立命之本还望顺手支持一下^_^

sitemap

Copyright © 2019-2024 · 短剧之家 www.n2ping.co

统计代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