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影|翻译|《电影手册》413期:评《王子复仇新记》(阿基·考里斯马基)(王子复仇新记)

来源:短剧之家人气:96更新:2024-10-04 18:54:47

(豆瓣的个人打分与本篇影评无关)

原文出自:《电影手册》413期-1988年11月刊

原文标题:贪婪家族,儿子【FAMILLE GRIPPE-SOU, LE FILS】

原文作者:Frédéric Strauss

译文首发:公众号“远洋孤岛”

译文如下:

在一片冰冷清澈的表面之下,《王子复仇新记》隐藏着一位导演【metteur en scène】危险而非道德的注视,就像片中的角色一样戴着面具前行。确实,阿基·考里斯马基这部新作与几个月前《天堂孤影》揭示给我们的世界全然不同。曾经充满诗意的孤寂氛围,曾经脆弱而真实的情感,如今被一个由腐败残忍的骗子所组成的物质主义社会所取代。虽然一位导演在其职业生涯中为展现新角色而进行转变并不罕见,但阿基·考里斯马基改编莎士比亚《哈姆雷特》的计划却让人感到是一次毫无保障的彻底转变:除了不同的基调,《王子复仇新记》还面对着一个充满戏剧转折的故事,与这位芬兰导演松散【informels】而细腻【intimistes】的剧本风格相比,这几乎是一次违反本性的尝试。如今正是阿基·考里斯马基开始被称为作者之时,他却故意选择出人意料而非固化自己的形象,这显然表明了一种鲜明的态度,即很少有年轻导演敢于挑战的风险:一种不拘一格又不受约束的创作自由。可以断言,这种冒险是成功的,而《王子复仇新记》也因此带来了极为愉悦的惊喜。

影片立马就让人感到愉悦的是,它在忠实于莎士比亚原著复杂情节的同时,在戏剧阐述中所展现的自由。在这里,哈姆雷特是一个失去父亲的富二代,他身处赫尔辛基一个权贵财团中,而这些人的犯罪阴谋不再是争夺丹麦王位【译者注:莎士比亚戏剧中,叔叔克劳狄斯谋害哈姆雷特的父亲而篡取丹麦王位】,而是更为卑劣地为了芬兰马克【译者注:芬兰于1861年至2002年间欧元流通前使用的法定货币】。作为唯一稍显令人同情的角色,哈姆雷特试图揭露可怕的克劳斯(他已继承被谋杀的董事长之位)及其杀手团伙。一些多多少少可辨认的名字呼应了原著(波洛涅斯【译者注:原著中的御前大臣、奥菲莉娅的父亲】,哈姆雷特的母亲乔特鲁德,奥菲利娅,以及哈姆雷特父亲之名:鬼魂),仿佛在轻声告诉我们:无论时代如何改变,历史总是在重演,权力始终掌握在贪婪的人手中。在这些经典角色中,我们看到阿基·考里斯马基演员们的脸庞(许多人都带有那种伤痕累累且略显悲伤的神情,仿佛代表着陷入危机世界中的普通公民),让人有一种奇怪而隐秘的现实主义之感——这种感觉如同影片精致的美学风格(璀璨的印象派黑白、华丽的几何式构图),掩盖了肮脏的秘密交易。

无疑,《王子复仇新记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赋予莎士比亚悲剧的当代视角。而值得一提的是,快速回顾原著就会发现,这位导演并未采取完全(因此也显得懒惰)反传统的视角来重新演绎它。

阿基·考里斯马基为这一老套的改编注入了新的活力(从而更好地颠覆了其限制)。在读到上一期Bérénice Reynaud文章【译者注:《电影手册》412期关于多伦多电影节的文章《作为第二天性的迷影》】并得知《王子复仇新记》剧本写得非常迅速时,我并不感到惊讶,因为这部电影充满了一种强烈的即兴创作感,它重新塑造了这部伊丽莎白时代的戏剧,从中抓取了一些独特的写作风格或情节而影像化呈现给观众。例如,奥菲莉娅关于哈姆雷特的一句台词(“他握住我的手腕紧紧不放,拉直了手臂向后退立,用他的另一只手这样遮在他的额角上,一眼不眨地瞧着我的脸,好像要把它临摹下来似的。这样经过了好久的时间。”【译者注:采用朱生豪译文】)在影片中变成了一场无声而美丽的场景,但完全遵循原著台词来呈现。相反,对于行动的遵循有时会冷不丁地偏离,突然冒出一些不合时宜的台词,巧妙打破了人们所熟悉场景的学院派风格:当哈姆雷特第一次遇见父亲鬼魂时,父亲正准备详述他需要为不公平之事去复仇,但哈姆雷特果断且认真地打断了他:“快点说,我不想错过晚餐。”同样值得一提的是,考里斯马基通过这种幽默的改编手法,更新了古典戏剧中最过时的舞台指示语之一——独白,即通常在对话中突然插入一句只有观众能听到的台词。而阿基·考里斯马基为这种戏剧传统找到了一个更为真实的替代方案:在哈姆雷特与波洛涅斯交谈之前,波洛涅斯建议克劳斯在监控画面上观看这场戏,然后波洛涅斯面对摄像画面独白称哈姆雷特已经疯了。这个灵感为《王子复仇新记》注入了旁观者的注释(这种“老大哥在看着你”的元素贯穿全片),并增强了影片的神秘感,这不仅与正在发生之事的神秘(鬼魂与谋杀者的互动)有关,还与那些不为人知的事物有关:首先是金钱,以及阿基·考里斯马基悄然在莎士比亚戏剧中寻找属于自己的位置。

然而,阿基·考里斯马基从不会事先决定任何事情。他通过一些精心设计的细节来解读《哈姆雷特》的文本,同时又使用一些奇特的字幕来呼应,这些字幕过于强调剧情行动(如“哈姆雷特变得忧郁”)甚至削弱了戏剧张力(例如哈姆雷特母亲因喝下本该毒死哈姆雷特的毒药而死亡的场景,字幕提前告知观众“一个悲剧性的错误”)。阿基·考里斯马基故意去掉了影片中的激情,因为他并不想假装自己对接下来的事情一无所知。更重要的是,《哈姆雷特》中角色的愤世嫉俗只能以冷静的方式呈现(正如莎士比亚剧本中那场经典的戏剧场景——谋杀者应哈姆雷特的邀请来观看一场戏剧,剧中再现了其罪行。阿基·考里斯马基保留了这个场景,但将其意义扩展到了整部影片的结构)。考里斯马基并不喜欢这些角色,就像他同样不喜欢他们那种为一己之私而进行的卑劣谋杀(在他的电影中确实也有杀手存在,但他们总是为微不足道的理由而杀人)。也正因如此,他在处理谋杀戏时显得有些不自然,他以漫画的方式处理这些场景,赋予一种讽刺与消极的幽默感,间接为整部电影带来一种深沉的基调(尽管这些场景本身没有太强的说服力)。在影片中排布的所有死亡场景中,唯有奥菲莉娅的死是不带讽刺意味且令人感动的。她在一间悲凉的浴室中自杀,与莎士比亚原著中前拉斐尔派式的自然环境相比,足以说明在《王子复仇新记》所构建的钢筋混凝土世界里,既没有自然【nature】(代表着自由的概念),也没有自然之物【naturel】(代表着情感的真诚)。阿基·考里斯马基在他的场面调度中植入的这种幽闭恐惧感令人钦佩。

随着影片剧情的推进和接连不断的谋杀,哈姆雷特家族的资本主义大宅逐渐走向衰败。这个主题可能源自黑色电影【film noir】(我们会发现音乐也暗示了这点,但显然警察无法控制这种操纵一切的权力),或者更确切说源自恐怖电影——这是最合理的解释,它概括了整部电影中挥之不去的邪恶之谜。

我本不该透露阿基·考里斯马基是如何揭示权力的恐怖秘密,因为这是电影中最精彩的时刻之一。但这个结局反转实在太绝妙了,我不得不提。当所有杀手都被消灭、正义得到伸张时,哈姆雷特向他的司机兼唯一的朋友坦白:真正杀死他父亲的不是克劳斯而是他自己。通过这种方式,阿基·考里斯马基彻底了结了莎士比亚的“哈姆雷特”,但更重要的是,他冒险进入罕见的“非道德”电影领域,在那里,影像被赋予了撒谎的权利。通过长时间为罪犯哈姆雷特开脱,他父亲的鬼魂形象开启了怀疑的局面。在《王子复仇新记》复杂的商业阴谋中,阿基·考里斯马基让一个被操纵的鬼魂形象独自存在,并让我们误入歧途:权力始于注视。然而,正因为哈姆雷特的虚伪,最终他被自己的司机杀死——而这个在影片近末处离开大宅的小员工,才是真正典型的考里斯马基式角色:他有一个女朋友(一个不太漂亮也不太有趣的女仆人),他揭露了所有虚伪,并选择了自由。他可以像《天堂孤影》中的情侣那样去往别处,而他留下了一部非常精彩的电影。

往期阿基·考里斯马基相关文章:

《电影手册》407期:评《天堂孤影》(1986,阿基·考里斯马基)《电影手册》801期:评《枯叶》(2023,阿基·考里斯马基)《电影手册》801期:采访吉姆·贾木许(关于阿基)
  • 1
  • 1/1
郑重声明: 短剧之家所有播放资源均由机器人收集于互联网,本站不参与任何影视资源制作与存储,如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书面告知,我们会及时处理.

如果喜欢短剧之家请分享给身边的朋友,站内广告是本站能持续为大家服务的立命之本还望顺手支持一下^_^

sitemap

Copyright © 2019-2024 · 短剧之家 www.n2ping.co

统计代码